大家好,我是社长,老梁。
没有父亲陪伴的生活,似乎成为一种常态。
当代女性,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祭出“去父留子”的绝招。
这样人为去父的做法究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什么影响?
普遍的丧偶式育儿中强调,父亲的缺席,导致父子关系疏离,情感淡漠,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心理秩序。
问题家庭的经典模板是:
缺席的父亲
焦虑的母亲
和有问题的孩子
父亲角色是一种重要存在
❶我在咨询工作中,会帮助一些焦虑的妈妈自我成长,上“妈妈心灵课”,提升了母亲自我认知后,爸爸呢,他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,他是孩子重要客体,他存在的意义对于一个孩子成为社会人,甚至比妈妈还重要。
展开剩余84%❷ 抚育初期,妈妈是以婴儿为中心的,这有利于孩子形成“无所不能感”“安全感”、对他人的“基本信任”“自信”“自尊”等心理品质。而爸爸对孩子的爱,往往是“有条件的”,代表着社会他人,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他人的要求时,爸爸就给予鼓励和奖赏。因此,父亲的角色是代表“社会规则”,让孩子学习和适应“以社会他人为中心”的认知行为。
❹由于父亲角色的存在,这种三元关系的雏型在孩子心中确立,当孩子看到爸爸和妈妈之间存在差异性,并且可以互补、合作、协商、和平共处时,孩子就会逐渐懂得,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的,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。这会促使孩子达到“君子和而不同”的思想境界。
成为具有父性精神的爸爸
心理上成为一个母亲,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,因为从怀胎开始,妈妈的生理变化推动着心理的成熟。而心理上要主动接受一个爸爸的身份角色,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。
这让我想起,最瞩目的一部成长型治愈电影《哪吒》。
哪吒在生死紧要关头,说出了自己的遗憾,就是没有和父亲踢过毽子,而影片里多次出现了哪吒小时候与母亲一起踢毽子玩耍的快乐场景,在母亲耐心的陪伴下,哪吒展现出更多的是无拘无束,但父亲缺位,就缺失了对规范与责任的培养过程。
值得强调的是,中国子女与母亲的关系,非常紧密,紧密到什么程度呢?“妈宝男,妈宝女”,仿佛连体婴儿般存在,却很难看到孩子与父亲互动中亲密无间的状态。所以,整个“哪咤闹海”的故事,讲述了人是如何由一个生命个体对母亲的依恋,变化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角色,而社会责任感要靠父亲来传递给孩子,也是父亲榜样的力量。
一个社会人的养成,是由孩童从一元自我被情绪所支配,到二元与母亲不分你我,到三元步入社会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,也具有父性精神的部分。
合格的父亲
父亲如何在“孩子成年”的重要阶段给予引导,孩子如何学会与父亲单独相处?
如何成为合格的爸爸,一定要做的三件事
❶爸爸要与孩子游戏
心理学家劳伦斯·科恩说过,在打闹游戏中,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对象。
研究表明,与爸爸摔跤、拳击,只要适度,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,比如常和父亲打闹的男孩,跟别人相处得会更好。
台湾心理学博士许皓宜曾经写道:父亲扮演燃料的角色,能够推动孩子向前探索。他们跟孩子玩起来,会更有创意,也会更有趣。
外国很多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垂钓捕鱼,在雪地里建造冰屋,在野外学习生存……
爸爸带领孩子每一次冒险,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探索。跟着父亲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会更加勇敢、独立,具有冒险精神,并保有一颗仰望星空的好奇心。
❷爸爸要与孩子独处
爸爸跟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,需要一对一独处的时光。
在单独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过程中,爸爸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,了解孩子,靠近孩子。这样,爸爸更好地发挥了父亲女性特质,把温柔细致照料的潜质发挥到极致。
❸爸爸要与孩子分享
游戏后,餐桌前,可以讨论一天的经历和见闻。父亲说说单位里的,孩子说说学校里的,那些有趣的,新鲜的事情,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。
不要让妈妈把话都说完了,还得给爸爸留点空间畅所欲言,发挥爸爸女性特质的机会来了,可以分享一个话题。讨论最近看过的一本书或一场电影,看到的一篇报道,甚至是听过的一个笑话。
可以讨论家庭活动。这里就不要用“听妈妈的话”做总结发言了,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,去哪里,自驾还是乘车,准备什么攻略,带领孩子参与其中。
与爸爸踢一次“毽子”
《奥德赛》里有一段经典的内容,大概意思是,如果不带着虔敬的心和庄重的态度探视祖先遗迹(翻阅历史,游历山川)。我们就无法在心灵中建立坚实的父性。
缺少了父性的真正精神,我们只能拥有替代性的父亲——那些出于个人利益愿意扮演这个角色的人。他们提供的只是表面上的父亲身份,而不是父性的真髓。
寻找父性没有捷径。按照心灵的纪元方式,我们足足需要十年时间,才能建立起坚实的父性意识,也就是说,心灵的奥德赛永远都在进行之中。父亲的角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。他们的意义远不止赚钱养家或做沉默的羔羊,孩子们需要他,需要他的臂膀、他的幽默、他的温情、他的父爱。
每个孩子都值得与爸爸踢一次“毽子”,在“一路成年”的过程中勇往直前。这也是妈妈们在选择“去父留子”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。鸡汤好喝,但不能有毒。
安利时刻
不少同学对“人生教练” 这个新技能和新副业很感兴趣,那怎么办呢?
不如组建一个“人生教练” 的微信群吧,让大家相互交流。
后续,我会在群内做一些“人生教练”的介绍和分享, 以及给大家一些教练咨询体验名额,以及《人生教练入门和商业化指南》。
打造“教练+”思维,可以多场景应用,比如教练式育儿育人、教练式职场职业、教练式关系沟通、教练式领导力、教练式IP、教练式情绪管理、教练式销售、教练式自我成长。
这个群更适合,以下人群:自我成长者、爱学习和分享者、老师、中高层管理者、社工、职业转型者、个人IP、创业者以及正在或者想成为人生教练的人。
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,即可进入“人生教练体验交流群”, 申请暗号:人生教练。
作者:镭宝
来源:曾奇峰心理工作室(ID:zqfxlgzs)
编辑:kiki
点个在看
发布于:山西省卓信宝配资-股票正规配资-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-炒股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